笔翠小说 > 都市小说 > 绛珠仙子重回红楼境 > 《三百六十》除夕夜问
    《三百六十》除夕夜问

    巧姐到底是姐姐。见麒儿闹腾忙过去哄他。

    小孩子好哄,说个村里的笑话,就把他逗得破涕为笑。

    那院里,湘云用心下功夫,熬了几个夜晚又绣又缝制的,给贾母做上一身带有寿字的绛色绸缎棉袍,让老太太乐的合不上嘴,直夸她。也不敢少了王夫人的份儿,同样给王夫人也是一身新棉袍,针脚匀称。王夫人也给了她一个笑脸儿。

    听说刘姥姥来了,贾母让鸳鸯和湘云接她和板儿过到这边儿住。也是拘在这个院子里憋坏了,想跟个年岁相差不多的老人家说说话,排解一下自己的苦闷。

    刘姥姥在贾琏、巧姐和平儿的陪伴下,带着板儿过来给贾母请安问好。

    王夫人听说了,也过来凑趣儿。

    “姑太太。”

    “姥姥,您来了。板儿也长大了,像个大小伙子。”

    板儿跟着刘姥姥给贾母叩头,半大小子长得挺憨厚,说了几句替爹娘给贾母、王夫人问好的话,就拘谨的浑身不自在。

    正这时,院子里传来口角。

    原是李贵、茗烟也被家人带回去过年。劈柴一向是归他们俩包了,临走时也劈了一些留用,谁让是赶上过年,用灶火多,这会子就不够用的,看着一根根圆木,女人们发了愁。

    贾珍毕竟年岁大了,不好去找;贾琏是大家心目中的财神爷,也不敢去请;贾蓉指着父亲让他去外面办事躲了,剩下宝玉、贾环没跑,贾环呲牙咧嘴的挥着斧头,吓的大伙儿躲进屋里,生怕没准头,落到哪个身上;人家倒也知趣儿,放下斧头,挥挥手,说是震的虎口疼,回去了;宝玉整日没事儿养着,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啊,也不能让人家小瞧了,把袖子挽起来,拿起斧头,差点儿没站稳,惹的麝月问:“二爷,你行吗?”

    宝玉红着脸,回了一句:“行不行的,你有什么法子?”太太说是自己身子弱。不能跟着出去受累,这倒好,还不如出去呐。抡起斧头劈下去,那木头连动都没动一下,太伤自尊啦。站在一旁运着气。

    板儿在俩老太太身边憋屈,心不在焉的四下踅摸,正好看见,乐的走出去。“宝二爷,我来吧。”

    巧姐不高兴的跟过去,这一家子就没个干活儿的人,凭什么让人家客人干这活儿?接过板儿脱下的新棉袍,站在一旁守着。

    板儿一下下的抡起斧头劈柴,不一会儿就劈了一大堆。

    望着他头上的汗珠,巧姐拿出帕子递给他,让他擦汗。小声说:“够了。”

    “一家子过年,这,差远了。”板儿一笑,拿帕子抹了一下头上汗,顺手递给她,那样坦然、平静。

    巧姐笑望着他,笑的灿烂。开心。

    贾母让加了几样菜,留刘姥姥、板儿在跟着自己用饭。并让叫过邢夫人、尤氏、平儿、湘云和巧姐、麒儿。

    大家在贾母这儿用过饭,尤氏、平儿、湘云、胡氏、麝月、琥珀、鸾英、佩凤,又加上赵姨娘、周姨娘等人在厨下忙和,邢夫人带着麒儿回到那院就寝。

    王夫人又跟着说了略坐坐,也就闪了。

    老太太让鸳鸯打水,自己并刘姥姥洗漱后,一同躺在炕上说话。都是老人家,心思容易相通。

    板儿由宝玉陪着,安排在南边的一间客房住。

    二位老人家,说道几句过年置办年货,城里城外的笑话,又喝了些俨俨的茶,精神倍儿足,越说越来劲儿。

    贾母见刘姥姥一说到巧姐,就特别提神,心里琢磨开了。年根儿底下,有些话不好说,试探着:“老亲家,我这个重孙女倒是跟你有缘啊。”

    “巧姑娘人好,性子好,手也巧,又识文断字的。”刘姥姥喜眉笑眼的称赞着,红了脸:“家里人都喜欢她,不像板儿,就知道傻笑。”

    贾母笑点着她,感慨着:“老亲家,我看板儿是个憨厚的孩子,听说也在念书。”

    “略认了几个字。不行,跟这府里差远了。”

    贾母没再往下说,巧姐和板儿的自然、平和,她看在眼里,并看到板儿脖子上挂着一块银项圈,还有护身符,一问得知,是凤姐特意去寺院,给巧姐、板儿二人各求了一个护身符。

    凤姐跟贾家完了,唯一纽带是巧姐。贾母突发奇想,不会是凤姐暗示要让板儿做女婿,把这份儿心思亮给咱们看。贾家已经败落,光靠着贾兰出仕,再一步步崛起,光大贾氏家族,不是那么容易的。也需要各方面帮衬、扶助。要是板儿上进,也能考个功名出来,将来巧姐嫁过去,也不失为一条出路。刘姥姥为人厚道、仗义,家风也该不错。这次彼此试探一二。咱家的女孩儿曾是大家闺秀,不是贾家落败,你们能娶上贾家的姑娘?

    刘姥姥心里早就爱见巧姐,早就跟凤姐通了这个心思。无非是再等两年,板儿再大些,成家迎娶也不晚,今夜,贾母的意思,就剩下一层窗户纸了。

    老年人本就觉少,又加上说到高兴事儿,更加走了困,直到四更天才睡实。

    贾母对凤姐一向喜爱,闹到今日这个地步,总是有几分痛楚。也想作件让凤姐称心的事。

    次日。二人起来,鸳鸯和琥珀进来服侍,贾母和刘姥姥诸事完毕。

    板儿过来,贾母提早给板儿压岁钱10两银子,还有贾琏、平儿给装的蒸年糕、炸年糕、几样年货。

    王夫人也备了一匣子糕饼,一匣子干果,两块儿衣料。

    刘姥姥与板儿坐上自家的马车,与巧姐、平儿、贾琏不舍话别。

    听着外面喜庆喧笑的动静,贾母又看着过来请安的贾政。孤寂、苦闷烦扰的他,也只有在母亲这里能找到一丝理解。

    “儿子无能,不能让娘过上好日子,反倒处处让娘操心。”

    几年的隐居,让他消瘦下来,两鬓斑白,面容憔悴。

    贾母再有怨愤,也在岁月流逝里挥洒的没了几分。拉他近前坐下。“儿呀,权当咱没这些事儿,权当你就是过来陪伴为娘我,这些年生受你了。”

    “娘啊,都是儿子不好,儿子想,过了年,就去族学帮忙,教教那些孩子们,将来能有一二个出息的,能光宗耀祖的好儿郎,也就心满意足了。”

    贾母心疼的看着他,知道他做出这样选择,该是下了多大的决心。“要说代儒也是年迈体弱多病,亏他挣扎了这些年。让珍儿跟他说,咱们再拿些束脩,加一倍也就是了。”贾珍是族长,再加上去年秋闱,学堂里没上去一个孩子,贾兰是恩典去的国子监就学,不然也是误的。这让族里有些议论,想必贾代儒也是知道。加上一倍束脩,作为养老用,在贾家不振的形势下,也该说得过去。

    贾政又坐了一阵,回他的书房舞弄笔墨,一时兴起,又找宝玉、贾环兄弟二人过去,考问他们的功课。

    宝玉这些天一直养病,贾环在外面给南安郡王府做些杂事,赚些银子零用,也多日不曾摸书本,闻听均是吓了一跳,正经的皇家子弟,这时也要放假在家,父亲还真是想一出,是一出。

    好在宝玉在家里猫着,除了陪贾母说话,回去多少也翻翻书,看几页诗词歌赋方面的内容。湘云要做针线活,老太太、王夫人、还有宝玉的、自己的,既然都挑明了彼此关系,也不能全推给麝月干。既这样,那还顾得上陪宝玉言诗论赋的。书到用时方恨少,宝玉只好说:“儿子只看了几篇,父亲要问,儿子尽力就是。”

    贾环忙见缝插针的:“父亲,二哥哥身子未痊愈,儿子这时不可越分,还是等哥哥好些的,一起答题,父亲看?”就拿宝玉说事,回屋再翻翻书,准备上,心里好有底。

    其实,他们都错会了贾政心思,既然代儒不行,宝玉他们所学的也就有限,不过是摸摸底,自己有个计较,做做准备。

    宝玉、贾环知道后,放下心,坐在老父面前,倒是从容了许多,就把族学的事情一一道来。直说的口干舌燥。

    贾政记在心里,见此,就让他们回去,自家坐在书房里寻思起来。

    二十九这日,李纨带着贾兰过来,还有素云、碧月,并带了一些年货等物。焦大带着两个老成家人留下看院子。

    祭祀时,一干族人眼泪汪汪的,贾母看了也很伤心,俱往矣,无论富贵荣华,还是贫穷困苦,都要过下去。人不就是这么一代一代的繁衍下来的。

    三十这天,一家人聚在一起,没了进宫朝拜的荣耀,坐在一起逗乐子也是不错。用过年夜饭,李纨随着几个妯娌们一起收拾桌面。又摆上各色果品、糖果、瓜子等,闲话一阵,邢夫人见麒儿困乏,率先回去安置。

    贾母见时候不早了,也让贾珍、贾琏、贾蓉,尤氏、平儿、巧姐、胡氏等人回去。让他们夫妻团聚在一处守岁。

    眼望着他们走后,又坐了一会儿,也让贾政、王夫人、赵姨娘、周姨娘、宝玉、贾环、湘云和麝月自回。

    听着外面脚步声,知道贾政并没有在王夫人这边留宿,而是带了赵姨娘、周姨娘、贾环等人回到自己院落里。王夫人和宝玉、麝月回了西厢,湘云自回东厢待着。看了看身边的鸳鸯和琥珀,微叹。

    用过饺子,听着外面放鞭炮的喧闹声,贾母眼里现起一丝光亮,让鸳鸯和琥珀回房歇息。贾兰趁机去东屋看书用功。

    贾母让李纨关门闭户,屋里没了别人,坐在炕上,围着棉被,小炕桌上摆着茶水、几样零食。老太太看着她一直沉默寡言,不禁问她:“你像是有什么心事,这没了外人,倒是怎么啦?跟奶奶说说。”。.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