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翠小说 > > 富贵军团 > 第十二章 开局
    站在绵长的沙河河堤上,赵千栋极目远眺,碧波一片的长河岸边,抢修河工的灾民往来不绝,在金钱的伟力作用下,无论男女老幼,都抢着上河筑堤,谁也不想落于人后。

    在距离赵千栋不到五百步的河堤下,千余名壮丁正与田琪所率领的一营丁勇一同出操,这些壮丁都是按照赵千栋的意思,由田琪从灾民中挑选出来的,从时下起,这些人就是金州府的地方团练,只不过这个团练不是由地主士绅出资襄助的,而是由金州海防同知衙门私下供养的,说白了,这就是一股地方私军,赵千栋为其命名“金字”,故是为金字两营。现在,这两营还只是纯粹的新兵营,士卒一无军服,二无枪械,甚至连营办、哨长之类的官员都没有,不过对于这些,赵千栋并不着急,他相信随着局面的一步步好转,他所需要的东西早晚都会有的。

    王庆逸是大才,这一点赵千栋现在已经没有半点怀疑了。这两天按照他所出的主意,赵千栋再次派人与石河驿的豪商联系,宣布金州海防同知衙门,将以官方的名誉沽售田亩,每亩折银十二两并粗粮二十石,购地者在付款的同时,就能够得到由同知衙门开具、并盖有同知大人印信的地契,以证实效。随后所发生的一切,足以证明田地对豪商巨贾们的诱惑力究竟有多大。

    第一个出来尝螃蟹的,便是石河驿首屈一指的粮商隋有本,他不辞辛苦,亲自带着几名伙计跑到沙河边,要求以粮折银,购地四垧,粮价以时下公价取四厘之利折算,这也就是说,他手头没有那么多的现银,所以打算用粮食折抵银两购地,至于说粮食的价格,则按市面上的价格增添四厘的利钱换算。很显然,隋有本是个精明的商人,他知道现在大清的银价越来越高,而随着对日赔款的展开,今后的银价也将会稳升不降,去年一两银子折合制钱两千四百文,而到了现在,一两银子就折制钱近三千文了,所以,他不愿意拿银子出来买地,就打算用囤积的粮食折换。

    隋有本铜臭满身,王庆逸也不是善饶的良民,两人就在河堤下讨价还价,争执了将近一个上午,最终敲定协议:每亩折银十两并粗粮六十石,隋有本购地两垧,折田三十亩,计银三百两,粗粮一千八百石。

    隋有本拿着与王庆逸签下的协议,欢天喜地的去了,殊不知就在他离开的同时,脸上笑开花的书记官已经在官簿上记下了他的名字:“查:金州治下石河驿叛民隋有本,恬受天恩而不思靖国,奸勾倭夷,以财资敌,前后涉银三百两、粮一千八百石......”记上这一天,书记官就从这三百两的购地银里,抽了三两的贿赂,而他的俸禄,一年不过十二两。

    有了一个牵头的,后面的事情就顺利了。第二天,当隋有本带着几辆粮车与三百两银子过来收地契的时候,随同他一并前来的,还有石河驿的两名巨商,王庆逸忙碌一整天丈量出来的几饷地,顷刻间就被折卖一空,与此同时,沙河边的灾民安置点上,原本将空的临时粮仓,再一次被填满,而且与朝廷赈粮不同的是,三位豪商拿出来的折地两并不是粟米,而是苞米、大豆之类的粗粮,这东西吃了顶饱,是时下赵千栋最需要的东西。

    从卖地这件事上获得了实惠,解决了沙河沿岸灾民的生计问题,同时,也解决了自己任下钱粮亏缺的弊端,赵千栋尝到了甜头,他亲自下令,命金州治下五社官员,系数照此办理,所得钱粮除用于赈灾之外,必须如数上交同知衙门,以备后用,另外,为了能够在将来寻得退身之路,他又命信差快马赶赴盛京,将这边发生的一切尽皆禀报府尹大人,以备不测。

    一事顺则万事顺,现在,困顿的日子过去了,钱粮的问题解决了,赵千栋就觉得这天气似乎都变得凉爽了,站在河堤上,感受着从河上吹来的徐徐清风,他的心境也变的异常冷静。

    “大人,在想什么?”王庆逸顺着河堤爬上来,悄无声息的站到他身边。自从三天前窝棚一叙之后,这位大才在赵千栋面前说话的时候,也不再像当初那般的咬文嚼字了。

    “哦,王先生,”赵千栋从满腹思绪中回过神来,扭头看了他一眼,淡笑道,“我在想,这占据辽东之倭寇何日可退。”

    “想他作甚?”王庆逸摇头说道,“倭寇既退,俄人复来,二者所异之处,仅肤色罢了,我辽东之民,终归难逃任人鱼肉之命运。”

    “命在己手,事在人为,”赵千栋笑了笑,说道,“王先生大才,何以如此丧气?”

    “非是庆逸丧气,而是时局如此,非你我二人可以挽回。”王庆逸苦笑道。

    赵千栋也不争辩,他转头看了看那些正操练的汗流浃背的丁勇,转口说道:“先生可知我为何私募丁勇,与府衙治下增添两营?”

    “大人之意,可是要善兵甲以安地方?”王庆逸不假思索的说道,“若是如此,则大人之心思空费矣。以庆逸之见,要保金州一地,莫说是区区三营士卒,即便是十营八营,亦毫无用处。去岁倭寇犯境,袭攻金州,其士卒何止万计,大人以三营之力当之,无异以卵击石,自寻死路。况且,若欲这三营之士可用,尚需折耗银两无数,今朝廷贫弱又加贼臣当道,大人想要提震兵士,朝廷定无银钱拨付,如此,大人练兵之饷从何而来?”

    “兴商开矿,”赵千栋说道。

    “兴商开矿?呵呵,商者,唯利是图,其心可诛,”王庆逸笑道,“且不论大人日前所面临之窘境,就说那鼎鼎大名的盛杏荪,人言其公忠体国、忧君惜民,然去岁辽东兵乱,倭寇犯边,部堂大人屡发电文向其求援,其可曾援授一兵一卒、毫厘钱粮?是故,大人若将希望寄托于奸商之身,无异于缘木求鱼,自取其辱。”

    “王先生误会了,”赵千栋转身笑道,“我之所谓兴商开矿,并非寄望于某一商家,而是寄望于自身。”

    “噢?”王庆逸惑然。

    “我欲自办实业,以商养兵,以兵求安,以安惠民,以民兴业,”赵千栋一口气说道,“如此一来,钱粮、兵马掌于我手,不受他人挟制,自不虞奸商从中渔利。”

    “大人欲效那张孝达乎?”王庆逸想了想,说道,“若是如此,则大人所需时日过于久远,何况张孝达虽办商得力,然其治下各商矿,多为洋人投资兴办,其自身可获之利恐十不足一。大人若欲学他,最终也难免为洋人钳制,落个一事无成的下场。”

    王庆逸所说的张孝达,也就是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。至于说他所提出的顾虑,就是赵千栋在兴办实业的时候,要想把实业做大,就需要充足的本钱,如果没有充足的本钱,那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一点点的经营积攒,而现在呢,大家手上偏偏不仅缺乏本钱,还缺少时间。

    “本钱之事,我已有计较,”赵千栋说道,“为今之计有二,其一,此次你我诛罚奸商,当可获利一二,若朝廷问及,查抄所获之钱银自当上缴,但奸商所囤之货物及机器,则可为你我所用。王先生稍后可细加盘查,以备日后征用。其二......”

    “其二为何?”王庆逸问道。

    “王先生请看,”赵千栋朝四周张望一眼,而后探手入怀,从贴身的兜袋里取出那张用锦帕包裹着的日圆钞票,小心翼翼的递到王庆逸面前。

    “这不是那倭寇所用的汇钞吗?大人藏它何用?”王庆逸的见识看样子很广,他接过钞票看了一眼,随即便问道。

    “我欲假仿之以充己用,王先生以为如何?”赵千栋压低声音说道。

    “假仿之?”王庆逸有点愣神,平生第一次,他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转不过来了。大清治下,私铸铜钱的有,但是伪造纸钞的事还从来没有出现过,最主要的是,根本没有纸钞可以仿制,各官、私银号里的银票、汇票,那都是需要记录的,即便是仿制了没用。而日圆纸钞的流通方式是什么样的,他还真就不知道,过去他虽然见过这玩意,却仅仅以为小日本也是把这种纸钞当成银票来用的,并不能像铜板、银子那样自由的在市面上流通,所以,当赵千栋提出要伪造这东西的时候,他就迷糊了。

    赵千栋知道这位大才在疑惑什么,为了让对方把一切都搞明白了,从而将制假的事情落到实处,他就不得不耐着性子,将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、仔仔细细的讲述一遍,顺便呢,也交代一下时下最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——寻找一个精于雕版的工匠,先一步把这印钞的印版弄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