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翠小说 > 都市小说 > 绛珠仙子重回红楼境 > 《三百二十九》规矩方圆
    《三百二十九》规矩方圆

    一个半大小子这两天就这么在《阊隐斋》门前转悠,是个人也会觉出不寻常。街对面的铺子里,掌柜的让人把信儿捎给香菱。

    这边儿打发人查了查,很快就知道是谁家傻瓜干的。

    宝钗真的会蠢到用贾禄全吊香菱的地步?也只有贾禄全自己这么认为。以为这样就能帮上父亲,就能救父亲回家。她不过是虚张声势,真格的,在邱光亲戚与她分别后,就在她正想寻个小客栈歇息时,一个人找到她。是原先卓嫔的贴身宫女冬青。

    上次元春未死的消息,就是她透露给宝钗的。这一次,她的老主子死了,又找宝钗何事?

    原来这家小客栈内掌柜的就是人家,卓嫔不在了,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,有人帮了她一把,跟宫里的一个主子重新搭上关系,她又抖起来。夫家的老少爷们见她有这个关系,不用白不用,都跟着沾光。

    冬青拉着她进到会客的小.客厅里,分宾主就座。笑眯眯的瞅着宝钗,打趣道:“薛姑娘,咱们也算是有缘,我说话不好听倒是真心话,你不能就这么混下去,早作打算吧。瞧我,咱不能低不成,高不就的。”低声故作亲昵的贴近宝钗耳边儿。

    两个小丫头端着茶盘、果盘进来,.放在二人面前,正要退下去。

    冬青吩咐着:“告给老爷,这个姑.娘是我的好姐妹,今儿个,我们姐妹在一处,不准人打扰。再,让厨子好好把他的拿手菜,别藏私,都抖搂出来。薛姑娘,这没外人,咱姐儿们喝几杯。”

    丫头应声走出去,二人接着说话。按说,宝钗跟冬青.能有什么要说的?倒是想起那件事,总觉着这冬青不简单。不就是喝酒,谁怕谁?不大一会儿,丫头带着人过来抹桌子,一样样泛着香味、色泽鲜艳的精美佳肴端上来,还有美酒。摆了满满一桌子。

    冬青挥手让丫环下去,亲手为宝钗斟酒,自己也豪.爽的先干一杯为净。

    宝钗此时此刻岂有不喝之理?到底加了几分小.心,端起酒杯抿了一口,见人家亲热的为自己夹菜,忙照此回敬。

    冬青一笑,拉着.宝钗接着喝,问起她被贾家休掉,也很义愤,仗义的问她,有没有落脚之处?要不,就跟着自己干。总是因着自家泄了元春的底,尽管也没使坏心,最终人家被休,总有那么一点点关联。

    宝钗哪会跟着她干?从宫里出来的人,那是身经百战的主儿,人家是恩典赐婚出来的,不像自己,是,一想起这些陈年往事,就恨王夫人和元春。今非昔比,忙说:“夫人是尊贵人,怎能跟我一个民女相提并论。我一个没用的人,看把霉气污了您的好运道。”自有自家的准主意。就说了要去寻找母亲的话。

    冬青笑了,说备不住老太太心灰意冷的回了金陵。

    “回金陵,不光是我娘梦寐以求的心愿,就是我也想回去,只是老天不允,硬要咱们在京城老死。”宝钗想起上次和母亲、香菱回南的遭遇,心有余悸的白了脸。几杯酒也不至于把她灌糊涂,自己母亲没那个能耐,回金陵,梦回吧。

    金陵离着苏州好像不远了,咱也是听说的。冬青憧憬着感叹一句:“在宫里时,听黛贵妃娘娘念叨过,也别说,娘娘还真的回去了。这会子把个太后、皇上和皇贵妃愁的,想尽法子也接不回黛贵妃。”

    自从离了贾家,宝钗对黛玉的消息就不大灵通,听到此,若有所思。“真的?别瞎说,林妹妹她为人良善,不会不通情理。”

    “瞧我,真是个棒槌,把这茬儿忘了,你们是表姐妹,我可没说娘娘不好。天地良心。对了,听说没,贾家的四姑娘,嫁到江南的那位,说是要去苏州陪着娘娘。我就这么一说,你就这个耳朵进,那个耳朵出,别在意啊。说不定为了贾家,才这么做的。这心眼儿,忒多。尽往里拐,不往外拐。你们是至亲的姐妹,怎么也没跟你提提?”

    宝钗心里一翻腾,陪黛玉,好个四丫头,真当别人都是死人?就你聪明?倒是近水楼台先得月,不声不响的来了这一手。“林家不是当年的林家了,有林松熙在,她讨不了好去。林妹妹经了不少事,也没那么好说话。”

    冬青冷笑道:“黛贵妃身边有六阿哥,隆岭王世子、郡主,娘娘也难。贾家老太君调理出来的人,哪个是简单的?”

    宝钗佯笑着,看定冬青,又抿了一口酒,加了一筷子菜,放进嘴里。“林妹妹帮了她们不少,再要逼她,真的太过了。我人微言轻,担心还不是自讨苦吃。喝酒。”

    “喝。”冬青醉眼迷茫的瞪着她,喃喃自语着,脑袋一歪,睡过去。

    宝钗也醉了,想站起身去客房歇着,就是脚底下发软也顺势倒下。

    再看冬青缓缓抬起头,看着宝钗露出一丝冷笑。起身走出去,外面等着一个男人,见她出来,忙问:“怎么样?”

    再看宝钗,等冬青出去,立即抬起头,带着厌恶的神情,扫视一下周围,看着那个隔开外面视线的门帘,咬紧嘴唇。好似听到动静,急忙又倒下。

    贾雨村的事儿,早就传到香菱这边儿。一面紧急传向江南,传到苏州林府。忙完了外面,回到《阊隐斋》的后院,就见凤姐迎过来。

    “门外的人,是谁?”

    香菱把那人的来历说了,又笑道:“咱们也该开门揖客,准备开张。”

    凤姐有些不放心,想了一阵,看着香菱:“你是想跟他们摊牌?”

    “正主儿还没露面,早了点儿。到时候自有人出来照应,咱们只管收银子。”拉着凤姐一同进到堂屋,坐下。二人商量着开张的事儿。其实,她也不想这么早就露面,没法子,有人着急,前面催促,只好改动一下计划,提前行事。

    有凤姐坐镇,买卖上到不用她费心,倒是传过了的一个消息,皇贵妃成功的把自家堂妹鼓捣的被撂了牌子,有传言,要由太后赐婚。

    想起种种流言,又跟林朗商议一下,这不是个好兆头,也不能硬着来,二人决定,分别跟黛玉进言,慎重对待。这里面牵扯进多少人,目前还无法断定。香菱忧心忡忡,让翠儿研磨,自己把担忧一笔笔写出来,而后,交代相关人速速传给苏州林府。

    苏州林府,这些日子,在吴嬷嬷的呕心沥血规劝和教导下,黛玉为了不跟她正面顶撞,特意把六子和世子、郡主都安排给她,这三个孩子,不用问也知道将来是要进京的人,怎可不好好提早教导一番,免的临时抱佛脚,抓瞎。

    雪雁一听就急了,放下所有的事儿,去找黛玉掰扯。“姑娘,六子还小,你就把他交给吴嬷嬷,吴嬷嬷呀,还不被她折腾出好歹来?”

    黛玉笑了,故意问:“有这么严重?吴嬷嬷是宫里的老嬷嬷,曾经教导过当今皇上,交给她,放心吧,一定会把六子教导好的。”

    雪雁忙说:“六子每天跟着先生学功课,够辛苦的,哪还有功夫学什么规矩?他这么小,真是长身子时候,那哪儿受的了?姑娘,再等两年的。”

    “吴嬷嬷一心为咱们着想,整天跟着咱们转悠,她哪儿受过这累?让她带带孩子,能轻省些。再说,又没让她整天带孩子,每天带上半个时辰,主要是带郡主。苏姨娘、吴姨娘还要帮着我照应府里的事儿。”

    小郡主太小,才三岁多,过了年刚刚四岁。让吴嬷嬷教她宫规,能听得懂才怪,另一方面,这简直是摧残**,好好的孩子,还不整出病来?

    黛玉坏笑着,并不多话。

    颜芳冲雪雁直乐,把雪雁笑毛了,瞪着眼睛回味一阵,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吴嬷嬷刚接受黛玉给的任务,挺高兴。谁不知道黛贵妃护着六阿哥护的紧,不管是为了什么原因,离宫出走的起因就是从六阿哥身上闹出来的。这说明什么?真的信任自己。调教这三个孩子,别看每天只有半个时辰,真的劳累。六子和世子每天要跟着先生上课,这不能耽搁;男孩子又淘气,都比自己的身份高,说轻了不顶用,说重了,又不敢。郡主又小,有苏姨娘、吴姨娘护着,她想管孩子,阻力重重。

    跟她一起过来的人,想帮她一把,立时就被黛玉发现,特意把她找过来,语重心长的提点儿她:这仨孩子都是没娘的孩子,年纪又小,万一有个闪失,谁担得起这份儿责任?眼前的人,雪雁和颜芳太年轻,又宠着他们,别的人,黛玉又不放心,谁让她自己心里就认准了吴嬷嬷一个人。摘心挖肺的拜托她,下点儿辛苦,日久见人心,时间久了,孩子会认可她的。

    吴嬷嬷也明白,这是在外面,不是在宫里,宫里那一套行不通。宫规在黛贵妃这儿,打一开始就没正经好好练过,回回都是皇上说情,太后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,稀里糊涂的过去。这会子让她管教孩子,管严了,黛贵妃一准不高兴,山高路远的,太后也管不到这儿来,好好的,偏放着河水不洗船,自己跟自己过不去。

    时间一长,也就淡下来,不再整日鼓噪黛玉。开始试着跟周围人处好关系,特别是六子。别人不敢保证,六阿哥迟早要回宫去。在林府,大家都忙自己的事儿,不像在宫里,整天的勾心斗角,说实话,谁也没有天天把奇经八脉绷的紧紧的,随时准备应战的瘾。府里的人见她不再生事,也就真心相待她。这样下来,她也就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。没人的时候,揾心自问:主子就黛玉一个人,三个孩子又不懂事,哪有人搞什么斜的歪的?说到底,还是要在黛玉和六阿哥身上下功夫,别的,都没用。

    没有松熙在府里,很多事都要黛玉操心。好在有雪雁和德谦帮着,因林朗去京城带走一部分人,为了保持和松熙的联络,启用府里几个年轻人,像陈畅、路猋,萧维、钟跃等人。

    这天午后,黛玉睡罢中觉起来,想起庵堂的瑱淸师太,就跟颜芳商议,要带着三个孩子去绛玉庵看看,同时,还要带上苏姨娘、吴姨娘她们,快进腊月了,到时候一忙起来,就顾不上过来,还要把庵堂祭祀的事儿,也安排好。松熙不在,自己只好以他的名义做准备。黛玉去到庵堂,说好了要住几日,要拜祭师太祖母。

    吴嬷嬷听到后,也想去看看。早就听说绛玉庵的主持,现在是瑱淸师太,也是当年赫赫有名的人物,可惜无缘见面。何不趁机过去,见识一下宫里老人们心中的偶像。倒是六阿哥一个男孩儿,又不是林家的人,跟着过去,总是不妥。就想向黛玉进言,以免传到京城,让有心人生事。

    谁想,黛玉也正好要找她。特让春纤过来相请。

    吴嬷嬷赶忙过去,见黛玉刚把几个管家娘子打发走,忙上前拜见。

    黛玉让春纤扶起她,又请她挨着自己坐下。有丫环端来茶水放在她面前,眼面前的人都退了出去。

    吴嬷嬷的脸色凝重起来:“主子这是?”

    黛玉一笑,缓声道:“往年在宫里,过年时还能让嬷嬷回去见见家人,这回离着远,又是坐车,又是坐船的,没的把人折腾死。好在是外面,咱们不碍也变通一下,趁着我去庵堂小住,嬷嬷提早准备些物件,然后就跟着査家的船回去,这样可好?跟嬷嬷过来的人,都可以跟着回去过年。年后再回来。”

    先听说离着远,就想表忠心,要跟着主子在这儿侍候,接下来又听到安排她和来的人,这两天就能跟着船回去,还是査家的船,知道这是人家安排好的,心有所触,吴嬷嬷眼圈儿红了,迟疑着:“奴婢谢主子恩!只是这不合规矩。奴婢只能心领主子的好意。”

    又是规矩,黛玉本想打发走吴嬷嬷,自己身边清静,人家倒是不领情,再一想,也是回京城,自己这边儿好说,在宫门四周,谁能保证没人捅到太后和乾隆那儿去。都安排好了,偏把这茬儿忘了。就说:“要不,我安排人陪着嬷嬷四处逛逛的,江南不比京城,别看是在冬天,也有许多好玩儿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吴嬷嬷忙谢过黛玉,又吞吞吐吐起来。

    黛玉知道她有事儿,就让她有话直说无碍。

    吴嬷嬷就把六子不合去林家拜祭的规矩,跟黛玉讲了。“咱们这儿人多嘴杂,万一哪个不长眼的说出去,没事儿也成了有事儿。让那起子人又挑眼。”

    黛玉原本就没想着让六子拜祭,不过是让他过去玩儿一趟,林家又不是没了人,非跟老爱家抢什么人?一听这话,心里的火拱起来。不悦道:“多谢嬷嬷提醒,这奉旨省亲,我记的。宫里的人,还没忘了我,真不容易啊,劳她们惦记,随她们去。来人。”。.。